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博野 >> 文化艺术
【名家名篇】纯良祠碑记
发布时间:2020-07-16     信息发布人:政府办

古者,祭必有庙,官师一,适士二,大夫三,制度厘然⑴,共钦法守,用致孝享,以萃祖考之精神,而敬宗收族,恒于斯所,为子子孙孙相引于勿替也。洎汉唐以还,罔崇王制,祀事弗明,无以永孝思,而人心于是日涣。朱子有忧之,作为家礼,申明宗法,后世始知所适从。高安朱太傅尝言:“吾乡大家有祠堂,以祀始迁之祖。又立小宗祠,以奉其高、曾,犹存古意。”而北方不少概见。吾师博陵公,癸卯成进士,既出太傅之门,筮仕铨曹⑵,得于亲炙者又深且久。迨陈情归里,遂建祖庙于东章,合祀其先世。复于邑中建三锡祠,以奉三代宗亲。笃近举远,实为乡国仪型。公薨之后,冡子⑶嘉铨与季子启铨酌古迁庙之礼,建公专祠于三锡祠前,三楹七栋,覆以南荣⑷,东西有序,中唐⑸秩如,颜其门曰:纯良祠。亦犹三锡之志,尊君命也。初,公以乾隆十有三年七月望日督学江苏,勤事考终。上闻赐恤,特颁祭典,视一品秩行事,天语褒嘉以“性行纯良,未享遐龄,深用悼惜。”寻命崇祀直隶乡贤及江苏、河南名宦,中外共仰圣主优礼贤臣之至意。矧在公家,钦承盛典,永言孝思,自非建祠洽礼光昭祀事,将何以仰副朝廷德意,聿垂不朽之荣与?抑闻之,公定三锡祠规,宗法既明,堪为世守。公子嘉铨又置圭田十顷有奇,租征自官,更可有备无患,振振公姓,尚亦世笃忠贞,相引勿替哉。绂也夙承教育,洊历秩宗⑹,念渊源之有自,爰书翔实,昭兹来许,并以谂⑺诸好礼者,共明庙享之义云。

(礼部尚书清江杨锡绂撰文)

 

【注释】

纯良祠碑原在博野县城纯良祠前,尹嘉铨立。碑已不存。碑文为杨锡绂撰写,收入乾隆三十二年《博野县志》。

杨锡绂(1700-1768),字方来,号兰畹,江西清江人。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曾任漕运总督十二年,编辑《漕运全书》,成为后历任漕运总督遵行之法则。

⑴此句引用古代宗庙制度,简称庙制。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⑵筮仕铨曹:初入仕在吏部任职。铨曹: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指吏部。

⑶冡子:嫡长子。

⑷南荣:房屋的南檐。荣: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

⑸中唐:大门至厅堂的路。

⑹秩宗:礼部的雅称。

⑺谂:规谏,劝告。

 

参考译文

古时候,祭祀活动一定要有恰当的祠庙,担任百官的有一座庙,担任适士的有二座庙,担任大夫的有三座庙,规定清晰明确,大家都恭敬地按照法度履行职守,举行祭祀活动,会萃祖先的精神,而尊敬祖先、团结同族人,总是在祠庙里面,以引领子孙后代不衰败。从汉唐以来,因为不推崇先王制度,祭祀的事情不明晰,就不能使孝亲之思永存,人心因而逐渐涣散。朱熹对此很忧虑,就制定了家礼,他郑重阐明宗法规定,后世才开始知道依照什么规则行事。担任太傅的高安人朱轼曾说:“在我的家乡大家族都有祠堂,以便祭祀最早迁来的祖先。又建有小宗族的祠堂,以便来祭祀高祖、曾祖,这里仍然有古意存留。”而在北方很少见到这种情况。我的老师博陵尹会一先生,癸卯年(雍正元年,1723年)成为进士,他是朱轼太傅的门生,初入仕就在吏部任职,得到太傅亲自教诲,既深刻而且时间很长。到尹会一向皇帝说明母亲老病的情况,辞职归乡后,就在东章修建了祖庙,合于一处祭祀祖先。又在县城修建三锡祠,来供奉三代宗亲。他平等待人,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确实是乡国典范。先生去世以后,长子尹嘉铨和三子尹启铨斟酌古时候迁庙的礼仪,在三锡祠前修建先生的专祠,三间房七根檩,南侧盖着屋檐,东西有墙,大门至厅堂的路条理井然,门头上题名:纯良祠。纯良祠也有像三锡祠那样的意愿,就是遵守皇帝的命令。起初,先生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十五日在江苏视察督促学务,因勤于政事在任上去世。皇帝得知消息赐予恩恤,特下旨举行祭祀仪式,用一品官的级别悼念他,皇帝下旨表彰,说他“本性和品行纯良,未享高寿,深切悼念他,为他感到惋惜。”不久下旨在直隶省乡贤祠、江苏名宦祠、河南名宦祠祭祀他。朝廷内外共同敬仰圣明的皇帝优待礼遇贤臣的深远用意。况且在先生家而言,恭敬地举行隆重的典礼,使孝顺祖先的思想永久流传,倘若不建祠以便合于礼仪,来彰显祭祀,那么用什么来和朝廷布施恩德的心意符合、使先生的荣耀永垂不朽呢?我又得知,先生制定三锡祠章程,明确宗法规章,这些堪为世代遵守的准则。先生的儿子尹嘉铨又购置了十多顷祭祀用田,由官方征收租金,更可以有备无患了。先生家族兴盛,世代坚守忠诚坚贞,子孙永远继承美德而不衰败。我曾受到先生的教诲和培养,担任礼部尚书,思虑渊源有自,所以详明而真实地记述事实,昭示后辈,并以此规劝崇尚礼教的人,共同阐明祠庙祭祀的意义。

来源:《博野历代碑刻辑释》

 

友情链接:
博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联系电话:0312-8322952    网站地图
    博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8322217 邮箱:boyewangxinban@163.com
       冀ICP备09017646号  冀公网安备 130637020000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3063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