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按体裁分类>>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总结>>总结
博野县人民政府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博野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2022年,我县法治建设考核位居全市第8名,依法行政考核位居全市第6名;县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被评为“2016-2020年全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县行政审批局被评为全省政务服务改革先进集体,县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冯村、东章、陈村、大西章四个村被评为第七批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县行政审批局参与编制的《保定市药店信息变更一件事联办办理规范》得到全省推广。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1.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在全县开展发挥头雁效应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专项行动,引导领导干部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至全县法治政府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2.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全年共听取2次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统筹规划我县法治政府建设。    

3.强化示范引领。出台《博野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方案》及任务指标分解表,就指标体系评分标准中的9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100项三级指标明确了目标、要求和责任单位,全力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2年我县法治建设示范创建考核位居全市第6名。

(二)依法明确权责,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1.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清单标准化建设,实现同一事项的规范统一。2022年,共梳理行政许可事项228项。推动高频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扩大“证照联办领域,基本实现民生高频行业全覆盖、准入准营一体化。共办理告知承诺制事项300余件,证照联办225件。

2.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信用信息分级分类监管,对县本级4036户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建立信用修复工作长效机制,召开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会,对55家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指导服务,指导10家企业通过线上方式完成了信用修复,进一步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今年,我县推举的河北省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当选了2022年度诚信企业

3.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河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五条措施,先后制定禁止性行为清单、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包容免罚清单、行政执法温度提升行动等一系列文件,组织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及50家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召开法治体检座谈会,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4.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细化调整防控措施,依法精准高效防控,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规范化水平。

1.依法依规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保定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印发《博野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各单位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确保制定程序规范。2022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1件。

2.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按照《保定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了博野县2022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按程序向社会公布,确保政府决策事项依法依规执行。2022年共审查决策事项1件。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覆盖度,目前党政机关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公职律师覆盖率达72.72%。2022年,法律顾问参加政府常务会30次,其他会议24次,出具法律意见书26份,审查法律文件50余份。

(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公正文明执法。

1.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8月份,在博野县政府官网建立了博野县行政执法公示专栏,组织各单位对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事项、执法流程、执法结果等进行公示,并就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企业执法等情况,着重对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了网上巡查、实地督查,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2.深化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乡镇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参考)》等文件,建立健全乡镇与县级执法部门之间的执法协调衔接机制,组织县直承担执法下放事项部门业务骨干和各镇执法队进行点菜式培训,对下放的112项行政处罚事项现场进行答疑解惑,不断规范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我县探索建立的乡镇综合执法协调体制机制被保定市依法治市办采纳。

3.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三强化、三提升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县各执法单位开展了执法人员清理、执法证办理等工作,累计清理注销行政执法证件179人,新办执法证件84人。按照执法人员法律培训不少于60学时的要求,通过网上培训、各单位自主培训等形式完成了全县执法人员年度培训任务。

(五)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上台阶。

1.加强行政调解和行政复议工作。在全县所有行政执法部门成立调解委员会,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知法懂法敬法守法法治宣传活动,推进边执法、边普法、边调解。2022年共排查各类化解矛盾纠纷673件,化解率100%。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行政复议立案窗口,在7个镇设置行政复议联系点,扩宽行政复议申请渠道。2022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6件。

2.全面开展“八五普法。持续推进知法懂法敬法守法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全县29个法治宣传小组深入138个村(社区)开展宣传,并在各镇村大街小巷安装法治宣传标牌进行推广,构建7*24不间断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带动广大群众提升法律素养。2022年共开展12次主题宣传活动。

(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1.加强政府内部权力制约。充分发挥12345接诉即办平台作用,向县纪委打通端口,实现纪检监察机关对各单位办理事项的实时全程监督、执纪、问责。2022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46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2.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各行政执法单位2022年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评查,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提升执法案卷水平。结合部门“权力清单”“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对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核实确认,为27个执法单位年检了《罚没许可证》,确保处罚主体的合法性。

3.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及时公示政策文件及解读和行政职能工作的具体实施内容、项目进展、过程成效等信息,保证重点领域全流程公开。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质效。

推行一网通办,全县共认领并维护事项1434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深化百事通改革,认领百事通服务套餐41项,推行全事项、全链条、全流程、全环节服务,实现了涉企服务一件事一次办2022年以来,通过百事通系统共办理服务事项227件。

 二、下一步打算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筹协调、指导推进、督促落实的抓总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各环节、各层次和全过程、全方位,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政治保证。

(二)全力谋划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及时研判全省、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动向,研究部署我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全县党政机关主观能动性,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力争2023年创成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全面推进清单制度,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备案审查,强化执法检查、案卷评查,查短板、找差距、补弱项,全面提升全县行政执法水平。

(四)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牢固树立依法决策,坚决按程序办事,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把集体讨论审议作为合法性审查工作的必经程序,确保决策制定程序规范。

(五)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公示平台作用,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制度,常态化组织单位自查、实地检查,深入查摆问题,限期整改,推动执法公示规范化、专业化。全面提升基层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以组织各镇和相关县直部门开展点菜式培训、学习交流活动为载体,邀请市直部门优秀业务骨干对执法案卷、执法流程、执法难点等进行重点讲解,切实提高乡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六)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知法懂法敬法守法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各执法部门进村入企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提高普法精准度。深入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法治角,建设有特色、有影响的精品法治文化阵地。巩固智慧普法新媒体普法成果,充分发挥三微一端线上宣传作用,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传播态势。

(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作用基础上,搭建全覆盖式法律服务平台,设置“我要公证”、“我要援助”、“我要鉴定”、“我要调解”等板块,接入业务预约、办理流程、材料汇总、金牌调解员选择等端口,构建博野法律服务全景图,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